发布时间:2022-05-09
浏览次数:2999
随着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
及联合产业孵化基地基本建成
5月7日上午
两江新区向10家科研院所交付钥匙
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 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 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 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 武汉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 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 重庆中国药科大学创新研究院 上海交大重庆临近空间创新研发中心
把最美的地方留给创新、创业。
此次入驻的10家科研院所,
均位于湖光山色、如诗如画的明月湖畔,
碧波之上,水鸟飞掠,清澈的水面,
倒影一栋栋创新空间,如入天空之境。
▲明月湖畔 熊君仪摄
除了办公室、实验室等常规场所外,两江新区还提供了科技展厅、高校科研区、酒店式公寓、科创小镇、能源中心等建筑,依托山势的创新活力打造城市组团,建立开放活跃的知识性工作社区及共享协调的功能服务体系,积极构筑“科创小镇、活乐社区”。
江小妹打探到,目前,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已经基本建成,
办公室、实验室正在陆续搬迁至崭新的科创空间。
▲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蓝天 摄)
距离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不远处,
联合产业孵化基地已经基本建成。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收尾工作,
预计近期将全部完工。”
承建方中建科工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绿航院”)已经正式入驻联合产业孵化基地,所有办公室、实验室等场地的搬迁工作也已经完成,科研人员已经在新的创新空间展开工作。
▲明月渡咖啡厅 何鹏程 摄
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李天安介绍,自成立以来,绿航院集聚了中国科学院李应红院士、欧阳明高院士、郭万林院士、赵天寿院士、张卫红院士等一批国家级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研发人才20余人,成功获批重庆市新型高端研发机构、绿色航空能源动力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孵化了重庆绿航佳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产业化公司,加速推进绿色航空产业布局。
▲油电混合动力复合翼无人机。(蓝天 摄)
据悉,绿航院利用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了全复材小型无人机低成本快速制造。不仅如此,绿航院还成功推出了混合动力复合翼敏捷无人飞行器、蜂群无人机快速制造技术、3D打印转子发动机技术及新型扣式电池研发等10余项科技成果,其研发水平、效率及转化成效等在业内均处于领先水平。
▲绿航院研发的发动机模型。(蓝天 摄)
以氢动力、电动、油电混动等新的能源动力作为基础,以应急救援作为切入点,打造立体式的智能交通。“重庆的特点是山多、桥多,尤其是在应急救援等方面,无人机可以运送急救物资、突发疾病的病人等,相比传统交通工具,可以更快送达。“李应红院士介绍。 从国家重大需求角度,绿航院将依托有关航空动力的国家实验室,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比如直升机传动系统存在的缸磨擦,这类问题在国内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绿航院展厅。(蓝天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春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姜会林介绍,近两年来,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并与重庆市发展紧密结合,构建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国防创新”的“三创新”体系,承担了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装发共用技术等国家级项目,解决了一系列“卡脖子”问题,依靠两江新区的优势孵化了本地企业6家。
依托这批创新人才,该研究院开发的角位移传感器的精度检测平台、常温常态准超导碳导线项目、高速高灵敏度CIS芯片核心技术及产业化研究项目均取得重大进展,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该项目以开发、生产、销售碳导线系列产品为起点,逐步涵盖碳导线、配套设备、配套材料、应用产品等关键配套与核心应用领域,其研发成功是“里程碑式”的突破。
该研究院将继续加强人才团队引育,加速科研平台建设,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产出,力争建成集高水平技术攻关研发、高层次人才培养集聚、全球化科技资源对接于一体的高端科技创新研发机构,争取在空间光通信、先进制造、光电仪器、集成电路与芯片设计等领域实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更大突破,形成立足西南、辐射全国的示范带动效应。
版权所有 © 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