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概况>新闻动态

2023新征程| 绿航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仅剩一步之遥

发布时间:2023-02-28

浏览次数:4065


推进飞行汽车“两江造”,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下称“绿航院”)正紧锣密鼓打造自己的首款垂直起降飞行汽车,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完成首架全尺寸科研样机的制造和首飞。


微信截图_20230301145604.bmp


绿航院下属航空飞行器研究所工程师透露,为按时推出样机并顺利首飞,全所总动员,从样机组装、动力调试、参数修正到联系厂家调配零配件,大家都各司其职,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样机组装工作正紧张展开。







瞄准未来产业加快实施创新研发



飞行汽车是面向城市立体交通和未来出行的新型交通工具,是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路径,也是典型的未来产业。


去年3月,我国交通运输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正式将飞行汽车的研发纳入规划,并拟在2035年前建立载人无人驾驶航空交通运输系统。


微信截图_20230301145706.bmp

(资料图:“绿航院”绿色航空飞行器研究所科研人员正在讨论垂直起降飞行汽车的旋翼旋转机构设计方案。


据了解,绿航院研发的垂直起降飞行汽车兼具陆地行驶和空中飞行能力,采用分体式模块化构型,飞行部分采用折叠式电动8旋翼系统,汽车部分采用通用车辆底盘。



在汽车模式下,旋翼折叠,整车最大外形尺寸与中巴车接近,可满足一般城乡路面通过条件。


在飞行模式下,多旋翼系统携乘客舱(任务舱)升空,车辆底盘留于地面,飞行部分总体性能不低于常规多旋翼飞行器。





突出优势
/


航空飞行器研究所负责人介绍,飞行汽车距离投入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在能源动力技术上面临着挑战。针对动力“短板”,团队创新独辟蹊径,其开发的垂直起降无人机具有能耗低、续航能力强、能源补充方便等突出优势,同时还兼具地面机动性能好、多旋翼飞行器垂直起降、悬停和低速飞行机动能力强等诸多特点,无需专用机场和跑道,可有效解决常规飞行器对基础设施的依赖问题,可实现陆地、空中两栖交通的便捷转化和无缝对接。



“垂直起降飞行汽车既可融入到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体系之中,也可以作为一种日常交通工具,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推进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上述负责人表示。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仅剩一步之遥



聚焦产业创新重大需求,

瞄准关键核心技术进行科研攻关,

首飞在即的垂直起降飞行汽车

仅是

该院创新研发的亮点之一。


据了解,目前绿航院已独自开发出敏捷绿色长航时无人机、蜂群无人机快速制造技术及多功能复合固态电解质膜技术,且均已完成相关中试验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仅剩一步之遥。


另外,该院还与院外团队联合研发出转子发动机增材制造技术、航空涡扇发动机热吹除雪车、等离子体空气消杀设备等11项创新成果。


微信截图_20230301145735.bmp

(资料图:“绿航院”通航飞行器及中小型航空发动机测试试飞中心研发人员正在展厅组装油电混合动力复合翼无人机





量产在即

项目负责人于洋介绍,敏捷绿色长航时无人机在西安完成首飞之后,于去年又进行了多次性能测试,各项性能已完全符合研发标准,可承担环境勘测、应急救援、物资投放、通信中继等各类任务。



微信截图_20230301145802.bmp

(资料图:“绿航院”纯电和油电混合动力系统检测实验中心研发人员正用自主研发的航空涡喷发动机台架对一款固定翼小推力无人机的发动机性能进行测试


另据了解,绿航院副院长、中纳科技总经理杨大祥教授领衔开发的纳米纤维膜技术已臻成熟,迈出了纳米纤维隔膜材料的产业化步伐,实现了纳米纤维新材料规模化生产从0-1的突破,正式进入从1-100的推广应用。


同时,该团队正在跟宁德新能源、赣锋锂业开展深度的产研合作,对纳米纤维膜技术在高性能电池、固态电池的赋能应用进行联合开发。


绿航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该院已成立重庆绿色航空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孵化平台,累计签约科技型创新团队20个,孵化绿色航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等科技企业9家,同时与多家投资机构及行业龙头企业洽谈产业落地,增材制造、固态电池、转子发动机、通用飞机项目和纳米隔膜材料项目的产业落地取得阶段性成果。 


两江协同创新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E5NzY0Mw==&mid=2247571190&idx=1&sn=05694fa3b255bf4741bd04fa7521fa03&chksm=906212d2a7159bc4151bef8c78534397